秋燥起,天渐凉,这份养生指南请收好!

正所谓秋高气爽人浮躁。秋日降临,暑气顿消,天气凉爽下来的同时,我们也难免被“秋燥”困扰。
什么是秋燥?

秋燥,是由于空气湿度过低引起的。干燥的空气影响人体皮肤和呼吸道粘膜的湿度,使皮肤干燥、肺功能受抑、组织氧化不足,从而容易发生干燥或炎症。

 

易患哪些疾病?

1、呼吸疾病

秋分后天气转凉,若下雨,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。冷空气会刺激皮肤,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,无力抵御寒邪,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,如发烧、咳嗽、支气管炎等,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。

 

2、皮肤干燥

秋风降温的同时,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,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“秋燥”,此时容易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及大便干结、皮肤瘙痒、干裂、流鼻血等症状。

 

3、肠胃疾病

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。秋分以后,天气变冷,如果防护不当,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,出现反酸、腹胀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,还可能使原来的胃病加重。

 

4、心血管疾病

早晚温差越来越大,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,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。因此,在秋分之后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。

 

5、过敏性鼻炎

秋季风大,花粉、尘埃都弥散在空气中,易引起过敏。另外,秋季温度、湿度适宜螨虫繁殖,易引起过敏。

 

6、抑郁烦躁

秋分开始阳光照射少,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的变化,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,因而很容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不稳定。“伤春悲秋”也就是这个道理。

秋季养生要则

秋季要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,凡饮食、起居、运动等方面皆离不开“养收”这一原则。

 

1.早起以助阳气潜藏

秋分节气自然界的阳气渐收,阴气渐长,景物萧条,空气干燥,自然界的阳气是内收,敛藏得,故秋冬养阴。秋三月要早睡早起是要顺应大自然秋季气的变化规律,以利于人体阳气的收藏,收藏越深越有利于来年春夏的生长。

 

2.秋分要润燥防寒保暖

 燥是秋季的主气,因此就有“燥令伤肺”之说,也就是这个时节的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。秋季养生得养肺,润燥之法可以多喝水,或根据个人体质的寒热不同,适当进食甘润、温润之品,可以起到滋阴润燥、养阴生津的作用。

另外,秋分后多以凉燥为主,昼夜温差大,要注意适当添衣防寒保暖,但又不可过多过早地加衣服,古语云要“春捂秋冻”。

 

3.宜安神定志收敛神气

“秋三月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。”所以情志调养方面,应放松心情扫除抑郁。秋季日照减少、气温渐降、花木凋零,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,即俗话说的“悲秋”。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,保持神志安宁,心情舒畅。